回忆小学时代的一次党史教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06-04

家乡的南边是巍然屹立的大别山,北边是迤逦而过的淮河,有“北国的水乡、南国的塞北”之称,所谓“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的地理和气候景观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了这片红色的土地。1949年镇上成立了第一届中心区人民政府,首任区长是大军南下干部,人称“老区长”,他是淳朴乡民心目中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是各个历史时期镇上用来教育中小学生的英烈人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淮河边三县交界之地的黄土岗是个匪患猖獗的地方,老区长亲自任剿匪工作队队长,受命带领区民兵组织清剿土匪,在同敌匪战斗中壮烈牺牲。他和牺牲的战友被当地农民就地掩埋在淮河岸边一处高坡上,野生的芦苇、油松、蔷薇、蒲公英和小星星闪烁一样的无名小花见证着烈士的功绩,静静的淮河、肃立的山岗以宽厚博大的胸怀保护着英雄儿女们的灵魂。

 

记得上小学时,清明节一大早镇上和各村的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在校长和班主任的带领下,抬着师生们费了几天时间扎制的十多个大花圈,列队整齐、穿戴整洁,最远从25华里、最近从3华里的学校赶到山环水绕的烈士墓地,按照乡民的风俗点燃一大挂长鞭炮,在隆隆鞭炮声中用一台大收音机连接着高音喇叭,播送激越低回的乐曲。镇中学老校长作为乡贤代表讲话,当年参加战斗的老民兵声泪俱下深情回忆老区长和土匪激烈枪战的场景及一幕幕往事,各校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站在烈士墓前纷纷发言,表达对烈士的敬慕爱戴,下决心发愤读书报效国家。然后到场的一千多名师生环绕烈士长眠之地献上沿途采撷的无名小花,星星点点,五颜六色,表达告慰先烈的一瓣心香,之后深深鞠躬、缓缓离去。

 

老区长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他是在和敌匪正面战斗中饮弹阵亡的,跟随他年仅十几岁的小通讯员等同志也中弹牺牲。在后来的战斗中大部队清除了这股盘踞几十年的顽匪,淮河两岸的匪患也被全部彻底干净地扫除了,老区长是保佑百姓平安、捍卫新中国基层政权的优秀党员干部,永驻在淮河两岸数百万人民的心目中。

由此我想到今天的党史学习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国之大者”进行,注重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基础上改进创新,打上传统的底色,同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古人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先民们特别重视把历史教育、军事教育放在价值观教育的突出地位。我们要借鉴这种做法,用历史题材、军事斗争题材特别是身边的人和事教育青少年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感恩一代又一代前辈先驱们艰辛开拓创造的美好幸福生活。要让受教育者置身历史现地的真实场景、人人直接参与过程教育;要有圣洁庄严的音画感、仪式感;要真实而不虚华,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不仅仅是简单的新媒体制作;要常态化进行,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境追思逝去的先辈,缅怀他们的不朽功业,传承赓续他们光辉的思想品质。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想政治和党史教育工作唯有虔敬、至诚、真实,才有说服力、感染力,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意义。(王亚春)